泰山殿兴建于明朝嘉靖四十年,位于江苏省宝应县城北门外西侧。起初是一座供奉运河保护神泰山娘娘碧霞元君的寺观,系仿东岳泰山碧霞祠和玉皇顶而建。明朝后期增建观音阁,遂成佛道合一的江淮巨观。泰山殿占地200余亩,全殿前后八进,殿堂310余间,后因屡遭战乱、火灾,至二十世纪五、六十年代已经荡然无存。
为了挖掘宝应历史文化内涵、强化老城区保护、打造文化古城、促进旅游业,带动和加快其它产业及地方经济发展,泰山殿重建项目已正式启动。重建的泰山殿依托泰山殿古寺,总占地约96800平方米,分佛文化展示区和综合文化服务区两大板块。佛文化展示区以历史传承为据,融天、地、人为体,汇儒、释、道为寺,圆千年舍利于塔,通佛、法、僧三宝地。经六渡桥,乾隆皇帝御笔“天下第一名山”牌匾悬挂于山门牌坊之上,穿过波若门,便是7744平米的山门广场。正北是弥勒殿,主供奉弥勒、韦陀,四周为四大天王守护,弥勒殿左右售票厅、接待厅、游客接待中心和法务流通处。第二进正殿文殊殿,左右十殿阎罗殿。第三进为普贤殿,殿内供奉二十八宿神像,东西陈列历代名人书画碑廊各530平米。第四进正殿为碧霞宫,长廊与两翼建筑群相通。第五进正殿为三圣殿,左右偏殿各200平米,院落东西两侧为菩萨殿325平米。第六进正殿为大雄宝殿,左右为菩萨殿、卧佛殿。过丹墀桥是第七进为观音阁。第八进院中耸立着高61.9米七层佛祖舍利塔,塔身主体由楠木构建而成,塔下地宫供奉着尊贵的佛祖释迦摩尼佛真身舍利。从空中鸟瞰,泰山殿总体寺庙设计成南北轴线布局,建筑形态暗合“赏心悦目”的“赏”字,观音阁左右菩萨殿组合成“小”字,玉皇阁即“软宝盖”,主殿碧霞宫为一“口”子,前四进正殿和两边的偏殿及天王殿两翼的配殿,合成一个繁体的“贝”字,加在一起正好是一个“赏”。泰山殿规划设计重建,利用运河古道低洼地形,在泰山殿寺庙建筑群地下设万佛堂,其东侧为门市用房、佛艺礼品、佛缘产业、佛韵茶街,东侧综合文化展示区,由南至北,依次为法务流通处,九曲廊桥、休闲茶社、博物馆、管理用房、美术馆、办公用房、碑林及绿化用地、上客房、佛学院、斋房、寮房、方丈室和藏经楼。重建后的泰山殿历史文化景区,将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,千里京杭大运河上一道靓丽的历史人文景观。
宝应泰山殿重建项目规划占地180.8亩,建筑面积近九万四千平方米,需投资4.5亿元,建成后的泰山殿将成为全国唯一的“天下第一名山”,重振古泰山殿在史书上所记载的江淮巨刹之雄风。项目预计于2014年5月份正式开工建设,截至目前筹备领导小组已完成前期的调研、论证和设计工作,正在进行开工前的准备工作。